戚电公司入选电力工业遗产名录
近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赓续工业薪火 电亮精神之路”电力工业遗产名录,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戚电公司)以百年积淀成功入选,成为常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电力央企。此次全国仅80个项目入选,相当于从全国数千家电力企业中精选出1%的“历史瑰宝”,江苏省也仅有2家企业上榜。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戚电公司百年贡献的官方认证,更让常州工业遗产保护的名片再添鎏金底色。
百年电厂的红色基因与工业脉搏
始建于1921年的戚电公司,恰与中国共产党同龄,被业界誉为中国电力工业的“活化石”。其厂区内至今保留着不同时期的发电机组与建筑设施,如同一部立体化的电力发展教科书。在抗日战争时期,戚电公司曾以“不停转的发电机”支撑战时物资生产;新中国成立后,又成为华东电网重要的电源支撑点。这种“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基因,使其工业遗产价值远超普通厂房设备,更承载着“电力报国”的精神图腾。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披露,此次评选特别关注企业是否在关键历史节点发挥过行业引领作用,戚电公司正是凭借其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的持续性贡献脱颖而出。
工业遗产保护的“常州模式”启示
常州市近年来将工业遗产纳入大运河文化保护规划,系统梳理出40多处工业遗产点位,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域的“工业记忆地图”。戚电公司的入选,恰是这种系统性保护的典型案例。与单纯“博物馆式保存”不同,戚电公司仍保持部分机组的生产功能,实现了“活态传承”——好比一位百岁老者既能讲述沧桑往事,又可挥毫书写新篇。这种保护理念得到评审专家高度认可:既留存了1920年代德制锅炉的钢铁筋骨,又通过数字化改造让老设备接入现代电网,新旧交融间延续着工业薪火。
从“工业锈带”到“文化秀场”的转型密码
对于常州市民而言,戚电公司的价值早已超越电力生产本身。其厂区内的英式建筑群、民国时期的控制仪表,甚至厂史馆中泛黄的交接班记录本,都成为市民追溯城市记忆的“时光胶囊”。有历史爱好者发现,戚电公司早期厂房的砖瓦烧制工艺与大运河沿岸码头用砖同源,印证了常州“因河兴工”的发展脉络。这种“可触摸的历史”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研学团队,预计年内将开放工业旅游线路,让市民直观感受“一度电的百年旅程”。
行业标杆的当代使命
对电力从业者来说,戚电公司的遗产价值更在于技术传承。其保存完好的12.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曾是1980年代国产化攻坚的里程碑,如今成为青年工程师的“实景课堂”。公司创新推出的“师徒制+数字孪生”培训体系,允许学员在虚拟现实中拆解老机组,再对比现代超临界机组的能效提升——这种跨越时空的技术对话,恰是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生动注脚。据华电江苏分公司透露,戚电公司已规划将遗产保护与新能源开发结合,拟在厂区建设光伏走廊,形成“传统火电与清洁能源共生”的景观范式。
站在中国有电143周年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周年的历史节点,戚电公司的入选犹如一部立体的电力史诗。它提醒着我们:真正的工业遗产不仅是钢铁躯壳的留存,更是那种“点亮一方、永不停歇”的初心。当夕阳为百年烟囱镀上金边时,人们看到的不仅是往日的荣光,更是一个城市向新而行的底气。
本文由作者笔名:纪晓岚 于 2025-07-08 12:14:03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changzhou.me/yaowen/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