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推出‘常享护理’服务
在江苏省常州市,一项名为“常享护理”的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正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生活。2025年5月12日,常州市卫健委正式宣布这一全市统一平台上线,通过“线上点单、线下服务”的模式,将专业护理从医院延伸到家庭,有效缓解了特殊人群的护理难题,同时降低了医疗资源挤兑风险。这一举措不仅是技术赋能的典范,更是政府以“关键小事”为切口提升民生幸福感的生动实践。
从医院到家庭:护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突破
传统护理服务往往受限于医院场景,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术后康复患者等特殊群体而言,频繁往返医院成了一大负担。“常享护理”的推出,如同在患者家中搭建了一座“微型护理站”——市民只需通过手机预约,护士便能携带专业设备上门,提供伤口护理、导管维护、康复指导等37项服务。这种“点单式”服务不仅节省了患者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更让护理服务像“外卖送餐”一样便捷可及。常州市民王阿姨的案例颇具代表性:她因骨折术后需要每周更换敷料,过去需家人请假陪同就医,如今通过平台预约,专业护士上门仅用20分钟便完成操作,“省去了排队折腾,连老伴都说这是‘幸福来敲门’”。
制度护航:22项操作标准背后的严谨态度
为确保服务质量与安全,常州市卫健委同步出台了《“常享护理”互联网+护理服务规范》,以“绣花功夫”细化管理——17项制度覆盖人员资质审核,32项应急预案应对突发状况,22项操作标准甚至精确到消毒棉签的旋转方向。这种近乎严苛的标准,被业内比作“护理版的ISO认证”。平台还通过应用支撑系统实现全流程在线监管,从耗材使用到医疗废物处理均有迹可循,如同为每项服务装上“行车记录仪”。某三甲医院护理部主任评价:“这些规范既保护了患者权益,也让护士上门服务时有章可循,相当于给双方都系上了安全带。”
动态调价与资源整合:让普惠服务可持续
项目创新性地采用动态管理模式,首批37个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并非一成不变。例如,基础生命体征监测定价40元,而复杂的造口护理则按难度分级收费,这种“阶梯式”定价既保障了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也避免了弱势群体因费用却步。更值得关注的是,平台整合了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护理资源,形成“全市一盘棋”的服务网络。据统计,上线首月便完成服务订单逾3000例,其中老年患者占比达62%,慢性病管理需求占45%,数据印证了其对民生痛点的精准覆盖。
民生工程的“蝴蝶效应”:从护理升级到就医体验革新
“常享护理”并非孤立存在,它是常州卫生健康“十百千万”惠民工程的重要一环。与“一次挂号管三天”“检查结果互认”等举措形成合力,共同重塑着市民的就医体验。这种系统性改革产生了奇妙的“乘数效应”——护理资源的高效利用减轻了门诊压力,社区护士的职业价值感提升,而居民对公共服务的信任度也随之攀升。社会学研究者李教授指出:“当政府把‘症状门诊’‘上门护理’这类细节做到极致时,民众感受到的是政策温度,这种获得感远比GDP增长更触动人心。”
在老龄化加剧与医疗资源紧张的背景下,常州通过“常享护理”项目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技赋能”的民生改善路径。从制定规范时考虑的22项操作细节,到动态调整的37项服务清单,再到3000多个家庭切实受益的温暖故事,这些具象化的成果共同勾勒出一幅“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的治理画卷。正如一位受益者所言:“最好的政策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推开门就能感受到的改变。”
本文由作者笔名:纪晓岚 于 2025-07-03 14:41:12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changzhou.me/yaowen/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