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出台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5年6月29日,江苏常州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常州市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标志着这座长三角城市将以系统性改革推动足球事业迈入新阶段。该计划聚焦基础设施升级、教体融合深化和全民参与机制创新,目标是通过三年时间重塑常州足球生态,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提供“常州样本”。
基础设施: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发展
常州市未来三年将新增至少30块标准足球场地,相当于每年新增10个11人制赛场,规模堪比建造两座专业足球小镇。现有场地也将迎来全面升级,包括草坪标准化改造、夜间照明系统安装和智能化管理系统部署,让“踢球难”成为历史。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运河路北侧的足球训练基地工程,这座占地12.5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基地将包含6.3万平方米室外训练场地,规模相当于9个标准足球场并联,未来不仅服务于专业梯队训练,还将通过分时开放机制惠及业余爱好者。
教体融合:破解人才培育的二元困境
计划创造性地采用“双主体”实施模式,由常州体育运动学校与晋陵投资集团共建训练基地,这种“专业机构+市场化企业”的组合拳,既能保障青训体系专业性,又能引入社会资本提升运营效率。基地内规划的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将重点建设数据分析中心、运动康复室等现代化设施,意味着青少年球员从选拔阶段就能获得科学化训练支持。配套政策还明确要求中小学每周开设专项足球课时,并建立“市队校办”机制,让校园足球与职业梯队形成人才输送闭环。
全民参与:构建金字塔型足球生态
在竞技层面,计划提出建立覆盖U8至U18的六级青少年联赛体系,通过每年超200场次赛事激活人才储备池。对于大众参与,将推出“城市足球积分计划”,市民参与社区联赛、技能测试等活动可累积积分兑换场地使用权或培训课程,这种“运动银行”模式在国内尚属首创。针对从业者群体,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教练员资质认证和裁判员培训,计划到2027年实现持证教练数量翻番,解决基层足球教学标准化难题。
实施保障:政策杠杆撬动多方资源
文件特别强调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体育局牵头联合教育、财政等12个部门协同推进,确保土地审批、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畅通。在资金配置上采用“1:1配套”原则,市级财政每投入1亿元即引导社会资本追加1亿元投资,这种杠杆效应预计带动超5亿元总投资规模。监督机制方面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每季度发布包括场地利用率、青训成材率在内的18项核心指标,用数据说话取代模糊考核。
从老旧厂房改造的训练基地到智慧化的社区足球公园,常州市正在编织一张覆盖专业与业余、竞技与健身的立体化足球网络。当三年后新增的30块场地陆续点亮夜晚的灯光,这座城市或许将见证更多孩子从这里奔向职业赛场,更多市民在绿茵场上找到健康与快乐——这正是高质量发展最生动的注脚。
本文由作者笔名:百晓生 于 2025-07-03 14:39:23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changzhou.me/yaowen/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