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本地要闻> 正文

常州天正技工学校第六届技能节圆满落幕

  常州天正技工学校第六届技能节圆满落幕

  2025年6月中旬,江苏常州天正技工学校以一场声势浩大的技能盛宴为学期画上圆满句点。以天生匠魄 正燃技能为主题的第六届技能节,不仅延续了往届的匠心精神,更以产教融合为纽带,将课堂知识与产业需求紧密缝合,最终71名技能精英在这场长达一个月的竞技中崭露头角,如同星辰点亮了职业教育的夜空。

  多维竞技场:八大专业上演巅峰对决

  这场覆盖电气、烹饪、工业互联网等八大专业的技能马拉松,采用班级选拔—专业决赛的阶梯式赛制,犹如一场职业教育的奥林匹克。在电气专业的赛场上,学生们用电路测量与设计搭建起电流的桥梁;烹饪专业的选手则让花式蒸饺在蒸笼里绽放出艺术之花;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C语言程序设计竞赛,则用代码编织出智能时代的神经网络。12个特色赛项如同12道风味迥异的佳肴,既考验基本功底,更挑战创新思维——正如评委所言:我们不仅要看学生能否把零件装配成机器,更要看他们能否为机器注入灵魂。

  产教融合:让技能长出产业的根系

  本届技能节最鲜明的底色,是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竞赛命题的实践哲学。在工业机器人操作赛项中,参赛者需要完成某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模拟调试;电子商务专业则直接引入本地企业的直播带货实战数据作为考核素材。这种教学做合一的模式,使得71位获奖者中,有63人的作品获得合作企业技术骨干的高度评价,部分设计方案甚至被当场纳入企业技术改进备选库。正如学校教学负责人所说:我们培养的不是实验室里的完美模型,而是能立即适应产业土壤的种子。

  匠人成长记:从课堂到领奖台的蜕变

  在烹饪组斩获特等奖的王同学,其获奖作品《江南烟雨蒸饺》背后藏着200次配方调整的记录;电气工程冠军李同学为攻克电路板散热难题,连续三周泡在实训室测量上千组数据。这些技能标杆的成长轨迹,印证了学校三层递进式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基础技能人人过关、专项技能分组强化、综合技能项目孵化。家长代表在观摩赛后感慨:原来技工教育不是简单的动手训练,而是脑力与手艺的精密焊接。

  技术风向标:新兴专业崭露头角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技能节首次设立的工业互联网安全赛项,吸引了全校17%的参赛者,其竞赛内容涵盖物联网设备渗透测试、云平台数据防护等前沿技术。这个去年才成立的新专业,通过技能节的曝光度,报名咨询量同比激增300%。与此同时,传统专业也在积极转型——机械加工组别引入3D打印逆向工程赛题,要求选手在6小时内完成从扫描实物到建模打印的全流程,这种新旧技术的碰撞正重塑着技能人才的能力图谱。

  闭幕不落幕:技能生态的持续生长

  随着颁奖典礼的结束,学校立即启动了技能节成果转化计划。获奖选手将组成技术宣讲团,在暑期深入20家合作企业开展技术交流;优秀作品被制作成教学案例库,供下届学生研讨改进;更有9家企业现场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形成以赛促学、以学促产的闭环。这场年度盛事就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其激起的技能涟漪将持续扩散——正如校长在闭幕致辞中强调:技能节的真正价值不在于71块奖牌,而在于它点燃的2000多个职业梦想。

  在这场融合了汗水、智慧与激情的技能嘉年华中,每个扳手的拧动、每行代码的编写、每道菜肴的雕琢,都在诉说着新时代技能人才的故事。当71位获奖者站在聚光灯下,他们手中捧起的不只是奖状,更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职业教育给出的生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