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本地要闻> 正文

从木匠到全球Mall王:车建兴的商业帝国沉浮录

  

  在江苏常州金坛的一个普通家庭里,一位少年早早辍学,拿起刨子和锯子,开始了他的木匠生涯。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名叫车建兴(亦作车建新)的年轻人,日后会成为中国家居行业的领军人物,甚至一度登上全球富豪榜的巅峰。然而,命运的齿轮转动到2024年5月,这位曾经的“全球Mall王”却因被云南省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措施,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从木匠到商业帝国的缔造者

  车建兴的创业故事堪称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缩影。1986年,20岁的他用600元积蓄创办了一家家具作坊,凭借精湛的手艺和敏锐的市场嗅觉,迅速在当地站稳脚跟。到了1991年,他开设了第一家红星家具城,从此踏上了家居零售的扩张之路。

  他的商业眼光极具前瞻性。2016年,当中国商业地产巨头万达拥有190家购物中心时,红星美凯龙已开出200个家居Mall,成为全球大型商业Mall数量最多的运营商,车建兴也因此被称为“全球Mall王”。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他对“家居+地产”模式的深刻理解——通过自建或租赁物业,将家居卖场打造成集展示、销售、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平台,甚至引入餐饮、娱乐等业态,吸引客流并提升附加值。

  财富的巅峰与骤降

  2018年,车建兴以440亿元身家登上《胡润全球富豪榜》,成为中国家居行业首富。彼时的红星美凯龙不仅是国内家居零售的龙头,还通过资本运作控股多家上市公司,形成庞大的“红星系”。然而,高杠杆扩张和房地产行业的周期性调整,让他的财富迅速缩水。到2023年,其个人财富已跌至67亿元,缩水幅度高达373亿元;2024年,他的名字甚至从富豪榜上彻底消失。

  这一财富“过山车”的背后,是家居行业与地产深度绑定的风险暴露。红星美凯龙的快速扩张依赖大量债务,而地产下行周期中,家居消费需求疲软,导致现金流承压。2023年起,红星控股进入重整程序,试图通过引入战投、剥离资产等方式化解危机。

  被留置事件的商业余波

  2024年5月13日,美凯龙公告称,车建兴因被云南省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措施,暂无法履行董事及总经理职责。尽管公告未披露具体事由,但外界猜测可能与重整过程中的资产处置、债务问题或关联交易有关。

  这一事件对红星美凯龙的影响立竿见影:资本市场反应谨慎,投资者担忧公司治理稳定性;家居行业从业者则关注其供应链合作是否延续。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车建兴的个人命运与企业发展高度绑定,若其长期缺席,可能延缓重整进程,甚至动摇“红星系”的商业根基。

  行业启示录:光环与阴影并存

  车建兴的崛起与困境,折射出中国家居行业的典型特征——高度依赖地产周期、规模化扩张的诱惑与风险、创始人个人权威与企业治理的边界。他的成功源于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捕捉和敢为人先的魄力,但过度依赖资本杠杆和多元化布局,也让企业抗风险能力备受考验。

  对于商业人士和投资者而言,这一案例的价值在于警示:即便是最辉煌的商业帝国,也可能因外部环境突变或内部治理疏漏而面临挑战。而家居行业从业者则需要思考,在“去地产化”趋势下,如何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升级或数字化转型,构建更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车建兴的故事尚未终结。无论是作为白手起家的励志典范,还是商业沉浮的镜鉴,他的经历都已深深嵌入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脉络中。而留置事件的最终结果,或将为其传奇生涯写下新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