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交通与能源领域迎来一项里程碑式突破——全国首个承载式光伏高速公路试验段在常州正式贯通。这条看似普通却暗藏玄机的公路,不仅能承载车辆通行,还能通过路面光伏板发电,甚至为行驶中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堪称“会发电的超级充电宝”。这一创新将高速公路从单纯的交通基础设施升级为复合型绿色能源平台,标志着我国在智慧交通与清洁能源融合应用上迈出关键一步。
光伏公路如何实现“一路三用”?
传统高速公路仅承担运输功能,而常州光伏高速公路通过三层复合结构颠覆了这一概念:最上层是透光耐磨的强化玻璃层,中层嵌入可抗压的太阳能电池板,底层则为绝缘防水基座。这种设计让路面既能保障车辆安全通行,又能吸收阳光转化为电能,日均发电量可达2万度,相当于8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更令人称奇的是,路面下预埋的无线充电线圈,能以85%以上的效率为装有接收装置的电动车补能,车辆以80公里时速通过时,每公里可充入约5度电,相当于为普通电动车增加30公里续航。
从试验段到行业标准的技术跨越
该项目的突破性不仅体现在工程实施上,更在于其背后配套的技术体系。江苏省同期发布的《高速公路光伏发电工程设计规范》成为国内首个行业标准,详细规定了服务区、边坡、声屏障等17类场景的光伏集成方案。例如在常州段枢纽立交区,倾斜式光伏声屏障既能降噪又能发电;服务区顶棚的薄膜光伏与储能系统组成微电网,实现24小时清洁供电。据测算,整条公路年发电量超700万度,减排二氧化碳达5000吨,相当于种植了27万棵树木的固碳效果。
交通能源革命的三大应用场景
光伏高速公路的价值正在衍生出多层次应用模式。在应急领域,遭遇自然灾害导致电网中断时,公路可化身“生命线电源”,为救援车辆持续供电;在物流场景中,货运车辆通过动态充电实现“无限续航”,大幅降低运输成本;对于普通车主,导航APP未来或可显示“光电路段优先”选项,实现智能路径规划与充电调度。山东高速集团此前在荣乌高速的边坡光伏试验也印证了这类技术的扩展性——仅2.01兆瓦的边坡电站年发电量就达201万度,可满足300个充电桩全年运营。
未来交通网的绿色蓝图
随着常州项目的落地,全国已有12个省份将光伏公路纳入新基建规划。专家指出,若我国30%高速公路完成光伏改造,年发电量将相当于1.5个三峡电站,同时减少2.4亿吨碳排放。不过要实现这一愿景,仍需攻克光伏组件耐久性(当前寿命约15年)、极端天气适应性等挑战。值得期待的是,下一代钙钛矿光伏材料已在实验室实现28%的光电转化率,较现有技术提升近50%,未来或使光伏公路的发电成本降低至每度电0.2元以下。
这条蜿蜒在常州大地上的“能源动脉”,正在重新定义人们对基础设施的认知。当车辆驶过这段科技与自然共舞的公路时,轮胎与路面的每一次接触,都成为绿色能量循环的起点。或许不久的将来,每一条公路都将变身“电力生产者”,而每一次出行都在为地球减负。
本文由作者笔名:常州新闻网 于 2025-07-28 11:42:46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changzhou.me/redian/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