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经济版图上,常州经开区正以“项目为王”的姿态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2024年,这片占地仅占常州市3%的土地,却以606亿元的产业项目总投资额和72亿元的省重大项目列统投资完成率(全市第一),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超级引擎”。从航空航天线缆的精密制造到5G通讯材料的创新突破,从智能纺纱装备的数字化升级到风电齿轮箱的绿色智造,这里的项目建设正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鲜明特征,重塑产业竞争力。
省级重大项目:产业升级的“转换器”
翻开2024年常州经开区的项目清单,5个入选省重大项目库的标杆项目尤为亮眼——中车新能源机车、新磁材料、长海复合材料、常宝精密管材、绿色涂料产业园,数量占全市入库总数的14%,创下历史新高。这些项目如同精密的齿轮,相互咬合驱动着产业升级:中车戚机厂研发的国内首台自动充电纯电动机车,将传统装备制造“嫁接”新能源技术,实现“零碳”运输的革命性突破;而博瑞电力的高端电力装备,则用“常州智造”支撑起白鹤滩水电站这样的国家超级工程。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又有4个新项目跻身省级重大项目序列,这种“梯队式”储备让经开区的发展后劲持续澎湃。
民间资本热潮:从“藏富于民”到“创富于市”
民间投资25亿元的“活水”正在这片热土激荡。安澜、龙鑫等2个省级民间重点投资项目率先破土,凌天达、神力等13个新项目接连开工,形成“国企领航、民企跟进”的生动局面。常州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刘敏深谙本土企业家特质:“‘创一代’手握雄厚资本,但需要打开现代金融思维的闸门。”为此,经开区打造了“一论坛一学院一联盟”的创新服务矩阵——宋剑湖论坛成为产业与资本对接的“信息枢纽”,商学院为企业家定制金融“充电套餐”,金融联盟则通过总商会资本市场委员会等载体,将零散的民间资本整合为战略投资力量。这种“政府搭台、市场唱戏”的模式,让传统制造业强镇焕发出产融结合的新活力。
双轮驱动下的经济新生态
重大项目与民间投资的双向奔赴,正在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生态。2023年,经开区新能源规上企业产值已达286.65亿元,而随着今年13个新项目的密集开工,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领域的“葡萄串效应”愈发明显。慕林智造等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将整车喷涂时间压缩至2分钟,这种“精度革命”正是经开区“智改数转”的缩影。在沪宁创新走廊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上,常州经开区以“全市3%的土地贡献10%的工业产值”的集约发展模式,印证了其作为长三角“核心节点”的战略价值。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经开区党工委书记丁一提出的“两争”使命正在落地:争当全市首个国家级经开区,争做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当省重大项目的“强引擎”遇上民间资本的“新动能”,这片创新热土的故事才刚刚翻开精彩篇章。
本文由作者笔名:常州新闻网 于 2025-05-17 08:13:37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changzhou.me/yaowen/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