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常州市政府正式宣布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重点投向合成生物、脑机接口两大前沿领域,加速构建新质生产力增长极。该基金采用“母基金+专项子基金”架构,合成生物与脑机接口领域分别配置200亿元、150亿元规模子基金,同步预留650亿元用于产业链生态整合与关键技术并购。
基金架构:全周期覆盖创新链条
合成生物赛道:从实验室到产业化
基金将优先支持重组蛋白、基因编辑等合成生物核心技术攻关,对早期项目提供单笔最高5000万元的“风险共担”资金支持,成长期项目可申请设备投资30%的专项补贴。目前,常州已集聚创健医疗等72家合成生物企业,建成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等6大创新平台,2024年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
脑机接口领域:开辟人机融合新战场
围绕神经信号解码、生物相容材料等关键技术,基金联合深创投等机构设立“脑机技术转化中心”,计划三年内孵化10家独角兽企业。首期项目聚焦渐冻症康复、智能假肢方向,预计2026年完成首款植入式脑机接口临床实验。
产业协同:构建“技术-资本-场景”闭环
合成生物:打造千亿级产业矩阵
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建成华东最大合成生物中试基地,创健医疗的核酸四面体生产技术使药物载体成本下降95%,其重组胶原蛋白原料已进入欧莱雅等国际供应链。2027年常州合成生物产值目标锁定1000亿元。
脑机接口:抢占医疗与消费级市场
基金与天目湖脑科学研究院共建“脑机融合验证平台”,推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在VR交互、教育训练等场景落地,计划2026年前建成国内首个脑机接口产品认证中心。
政策护航:立体化支撑体系
常州市同步出台《未来产业创新生态建设方案》,对合成生物企业IPO提供300万元奖励,脑机接口产品上市审批开通“常州通道”。此外,设立50亿元风险补偿资金池,破解生物医药领域轻资产融资难题。国际合成生物企业总部基地、脑机接口产业园等6个百亿级载体项目将于年内启动建设。
全球竞速:从跟跑到领跑
“常州正在重构未来产业规则,”清华大学长三角产业研究院专家评价称,“其‘基金+平台+场景’模式,或将改写合成生物与脑机接口的全球竞争格局。”截至发稿,常州已吸引药明康德、华大基因等23家龙头企业设立区域研发中心,未来三年计划新增高层次人才1.2万名,全力冲击全球未来产业枢纽城市。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赵 于 2016-11-22 08:28: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changzhou.me/yaowen/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