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 正文

常州强化电动四轮车全链条整治:聚焦老年群体安全与行业规范

  • 常州新闻网常州新闻网
  • 民生
  • 2025-05-16 14:38:15
  • 33

  近年来,随着电动四轮车在常州市的普及,尤其是老年用户群体的增多,交通安全与秩序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为回应这一社会关切,常州市近期多部门联动,以“全链条整治”为核心,加强对电动四轮车的监管力度,重点针对违规改装、非法停放充电等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这场行动不仅关乎道路安全,更涉及民生保障与产业规范,需从政策背景、执行措施、用户影响及未来方向等多维度深入解读。

  政策背景:从“疏堵结合”到全链条治理

  常州市对电动车的监管并非突然之举,而是基于长期的政策积累与技术升级。早在2019年,江苏省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规,明确电动车生产、销售、使用的合规要求。近年来,随着电池安全、非法改装等问题凸显,常州将治理范围从两轮车扩展至四轮车,并通过“以旧换新”等政策引导车辆标准化更新。2025年发布的《实施细则》进一步要求换购车辆需符合国家标准及强制性认证,为当前严查行动提供了法律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行动特别关注老年用户群体。由于部分老年驾驶人对交通规则熟悉度不足,且车辆常存在低速设计缺陷或违规改装,成为重点检查对象。市消防救援支队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的夜查行动,便集中查处了此类问题。这种针对性举措,体现了政策制定中“精准治理”的思路。

  执法动态:多部门协同的“质安行”行动

  常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发起“质安行”专项行动,对6个辖区电动自行车(含四轮车)销售集中区域展开突击检查,核心目标是落实新国标对车辆核心部件的要求。检查内容涵盖三项重点:

  源头管控:严查销售门店是否违规提供改装服务,如解除车速限制、加大电池容量等。市场监管部门强调,此类改装会显著增加自燃风险,相当于“给车辆安装了定时炸弹”。

  停放与充电安全:以阳光龙庭小区为例,其地下车库充电设施改造被列为样板工程。消防部门要求所有小区架空层和车库必须配备智能断电装置,并保持消防通道畅通。

  路面执法:交警部门在主干道设卡,重点查处无牌驾驶、违规载客等行为。数据显示,老年用户因未登记车牌被处罚的案例占比超40%,部分车辆甚至存在“老年代步车”非法营运现象。

  这种“生产-销售-使用”全环节覆盖的监管模式,被市长盛蕾称为“筑牢安全底板的关键一步”。

  用户影响:老年群体的“安全阵痛”与应对建议

111.png

  对老年用户而言,此次严查既是安全警示,也带来短期不便。一位受访者表示:“车子买了三年一直没上牌,现在突然要查,不知道怎么办。”对此,相关部门提出两点解决方案:

  便民登记通道:70岁以上驾驶人可预约上门验车服务,简化手续流程。

  换购补贴:参与“以旧换新”的车辆最高可获2000元补贴,降低合规成本。

  专家建议,老年用户应优先选择列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车型,这类车辆已通过碰撞测试和防火认证,“相当于自带安全气囊”。同时,社区可组织交通安全培训,用案例演示违规改装的危害,例如播放电池爆燃实验视频,增强直观认知。

  未来展望:科技赋能与长效管理

  从长远看,常州电动四轮车治理将向智能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久联新能源等企业已引入自动化生产线,通过溯源管理系统确保电池安全。市政府计划在2025年底前完成三项升级:

  充电设施网络:新建500个智能充电桩,采用“1公里覆盖”模式,避免飞线充电;

  动态监管平台:接入车辆信息数据库,实时监控改装行为;

  行业标准优化:针对老年用车需求,推动制定低速四轮车专项技术规范。

  正如盛蕾在座谈会上强调的:“安全与便利不是单选题,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设计实现双赢。”这场严查行动,既是当下交通治理的必然选择,也为未来“银发出行”提供了规范化样本。

  (注:文中政策细节及数据均来自常州市公开报道与政府文件,具体执行标准可咨询当地交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