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本地要闻> 正文

泽润新能上市:常州新能源产业生态再升级

  

  资本市场再添新军:泽润新能敲响上市钟声

  5月16日,常州新能源产业迎来又一里程碑——光伏领域“小巨人”企业泽润新能正式登陆资本市场。随着上市钟声的敲响,这家专注于光伏技术研发与制造的企业,成为常州新能源版图中第100家上市公司的重要拼图。其上市不仅标志着企业自身迈入发展新阶段,更折射出常州作为“新能源之都”的产业集聚效应正加速释放。

  从“单点突破”到“生态繁荣”:常州新能源产业的进阶逻辑

  常州新能源产业的崛起并非偶然。回溯其发展路径,从早期天合光能以“纽交所常州第一股”身份打开全球市场,到如今泽润新能等细分领域企业接连上市,这座城市已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的产业生态。以天合光能为例,这家从铝板幕墙转型的光伏巨头,2023年营收突破千亿元,手握26项世界纪录,成为全球光伏技术创新的标杆。而泽润新能的加入,则进一步补强了产业链中游的电池与组件环节,形成从硅料、设备到终端应用的闭环。

  产能与研发的双轮驱动:上市后的想象空间

  对于泽润新能而言,上市意味着更广阔的融资渠道和品牌溢价。招股书显示,其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高效光伏电池产线扩建与新一代叠瓦技术研发。业内分析指出,当前光伏行业竞争已从“规模战”转向“技术战”,企业需在转换效率与成本控制上持续突破。泽润新能若能将资本优势转化为研发动能,有望在N型电池、钙钛矿等前沿领域抢占先机。

  政策与市场的共振:新能源产业的“常州样本”

  常州新能源产业的爆发式增长,离不开政策精准滴灌与市场自发演化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地方政府通过绿色工厂评选(如2024年第六批名单中的东方日升、汇川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企业)、产业链对接会等举措,构建“研发-生产-应用”的全周期支持体系。另一方面,市场端的需求井喷为产业注入持续动能。以理想汽车常州基地为例,其高度自动化的产线每40秒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背后是长三角地区完善的配套供应链。

  两岸融合与全球化:产业链的“外延式生长”

  值得关注的是,常州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化布局正加速推进。5月12日举办的“2025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对接会”上,技术协同与海外市场拓展成为关键词。台湾地区在半导体、精密制造领域的优势,与常州在电池、整车的产能深度互补,有望形成“1+1>2”的协同效应。与此同时,天合光能等企业已通过海外建厂、技术输出等方式,将中国新能源解决方案推向全球。

  投资者的新命题:如何捕捉下一个“隐形冠军”?

  面对常州新能源产业的“上市潮”,投资者需更理性地审视企业价值。分析师建议关注三个维度:一是技术壁垒(如专利数量、研发投入占比),二是产业链卡位(是否占据关键环节),三是政策契合度(如碳中和目标下的细分赛道)。泽润新能等新晋上市企业的表现,或将成为检验常州产业成色的又一试金石。

  (注:本文数据截至2025年5月17日,部分企业动态可能存在后续更新,请以官方披露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