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本地要闻> 正文

常州消防构建立体防灾网络:政企校社联动共筑城市安全防线

  

  2025年5月12日,我国迎来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聚焦“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在这一背景下,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以创新思维和多元协作模式,构建起覆盖全市的防灾减灾宣传网络,通过政企联动、校社协同、新媒体传播等立体化手段,将安全知识渗透至市民生活的每个角落,为城市安全运行织就一张无形的防护网。

  政企联动: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在常州市行政中心市民广场,消防宣传员分批次对1500名机关工作人员开展消防技能实操培训,内容涵盖灭火器使用、应急疏散等核心技能。这种“手把手教学”模式,如同为企业员工配备了一把“安全钥匙”,让抽象的理论转化为肌肉记忆。某参训企业负责人表示:“通过模拟火灾场景的演练,员工现在能像操作日常设备一样熟练使用消防器材。” 此外,消防支队联合重点企业开展隐患排查专项行动,通过案例复盘和现场整改,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

  校社协同:从课堂到家庭的接力教育

  青少年和家庭是防灾减灾教育的重点对象。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特邀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周祥科长开展专题讲座,通过火灾视频解析和互动问答,让教职工掌握“三分钟灭火”“黄金逃生路线”等实用技能。一位参与培训的教师形容:“这些知识像种子一样,通过我们播撒到每个班级。” 社区层面,嘉新社区推出“家庭隐患扫描”活动,鼓励居民用手机拍摄家中潜在风险点,由消防专员线上点评指导。丽园社区则邀请消防专家徐德平主任开展情景模拟教学,居民在烟雾逃生帐篷中亲身体验“黑暗逃生”,一位阿姨感慨:“原来电动车充电着火蔓延的速度比跑楼梯还快!”

  全媒体矩阵:让安全知识触手可及

  常州消防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的“裂变效应”,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发布“三清三关”(清楼道、清阳台、清厨房,关电源、关燃气、关火源)系列动画短片,用30秒的“微课堂”破解传统宣传的时空限制。社区公告栏则化身“安全日历”,定期更新季节性防灾提示,例如梅雨季电器防潮、冬季取暖防火等。这种“线上+线下”的融合传播,如同在城市上空架设了一座“信息高架桥”,确保不同年龄、职业的市民都能便捷获取知识。

  志愿力量:全民参与的防灾新生态

  在常州,消防宣传不仅是部门职责,更成为社会共治的生动实践。由退休教师、大学生组成的“平安使者”志愿队,深入老旧小区开展“敲门行动”,用方言讲解逃生技巧。数据显示,这类“邻里式传播”使老年群体的应急知识知晓率提升40%。消防支队还联合外卖骑手,在配送箱张贴消防标语,让每一次送餐都成为“流动宣传站”——这相当于每天有上万名“兼职宣传员”穿梭于大街小巷。

  从企业工厂的标准化演练,到社区家庭的个性化指导;从校园教育的系统化渗透,到社交媒体的碎片化传播,常州消防正以“滴水穿石”的韧劲,推动防灾减灾意识从“入眼入耳”到“入脑入心”。正如一位社区工作者所言:“安全不是少数人的责任,而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在这场没有终点的安全守护行动中,每一个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的市民,每一条被及时清理的楼道杂物,都是构筑城市防灾长城的坚实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