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8日,北京天宁寺辽塔文物保护区正式推出《千年塔藏——宋元文明数字孪生特展》。本次展览首次将数字孪生技术、VR交互与文化遗产深度融合,以毫米级精度还原天宁寺辽塔及塔内文物原貌,打造了一座“永不褪色”的虚拟文明博物馆。
技术亮点:从遗迹到数字“永生”
毫米级扫描,AI重建历史
展览基于0.03毫米级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辽代砖雕、彩绘壁画等文物进行数字化建模,并通过AI算法修复风化缺失的纹饰细节。例如,塔身浮雕的契丹人物形象经机器学习后,动态还原了宋代服饰纹理与色彩渐变过程。
VR叙事:穿越宋元市井
游客佩戴VR设备后,可“步入”虚拟重建的宋元街景:酒肆茶坊灯火通明,商贩叫卖声与驼铃交响,甚至能触摸虚拟文物、参与古人投壶游戏。这种“剧情化交互”突破了传统文博展陈的静态局限。
数字孪生赋能预防性保护
项目团队创建了塔体结构力学模型,实时监测温湿度变化对木构架的影响,为后续修复提供数据支撑。技术人员称:“这座‘数字双胞胎’将成为文化遗产抵御时间侵蚀的‘备份生命体’。”
公众体验:触摸文明的“数字心跳”
虚实交织的沉浸剧场
在展区“幽州夜话”中,全息投影将契丹使节朝拜场景与现存塔基叠合,游客可透过AR眼镜目睹战火损毁的塔檐在虚拟世界中重生。
儿童交互专区
针对青少年设计的《小小塔匠》游戏,通过手势识别让孩子在拼合虚拟斗拱的过程中理解古建筑智慧。
专家观点:科技重构文化叙事
清华大学文化遗产数字化团队指出,天宁寺项目标志着文保技术从“抢救修复”转向“数字原生”:通过游戏化叙事、元宇宙社交等新形态,让历史从学术研究走向大众共鸣。北京市文旅局表示,该模式将推广至钟鼓楼、智化寺等古建,构建“京城文化遗产数字矩阵”。
延伸展望
未来三年,天宁寺计划开放数字资产库,全球研究者可在线调取高精度模型。正如策展人所述:“当我们用科技叩响千年塔铃,听见的不仅是历史回声,更是文明延续的未来脉动。”
同期活动推荐: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VR复原展(2023年上线)、应县木塔全真互联体验项目(2024年发布)均为数字文博标杆案例。
本文由作者笔名:百晓生 于 2023-08-15 08:16: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changzhou.me/yaowen/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