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本地要闻> 正文

常州市3D打印技术助力人工关节制造升级:骨融合周期缩短50%

  常州市在3D打印技术医疗应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本地企业常州鼎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3D打印人工关节技术,成功将术后骨融合周期缩短至2-3周,较传统工艺提速一倍,标志着我国高端骨科植入物国产替代进程迈入新阶段。

  技术突破:从“减材”到“增材”的制造革新

  鼎健医疗投资1500万元搭建的3D打印技术平台,采用金属粉末逐层堆积成型工艺,实现人工髋关节的一体化制造。其核心创新在于植入体表面的多孔骨小梁结构设计,可诱导骨细胞快速攀附生长,临床松动风险降低30%。该技术同步整合了自主研发的风冷散热工艺,使产品耐磨性提升至国际领先水平。

  临床验证:精准医疗惠及4万患者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数据显示,自2016年开展3D打印关节置换术以来,年均手术量超900例,患者术后恢复周期缩短40%。通过术前数字化建模和术中导航模板,复杂关节置换手术精准度提升至0.1毫米级。2024年国家人工关节集采中,鼎健医疗的陶对陶髋关节、变径膝关节等产品全线中标,预计未来3年将覆盖全国4万名患者,创造超3亿元产值。

  产业协同:技术集群效应凸显

  常州市已形成涵盖材料研发、设备制造、临床应用的3D打印医疗产业链。以钛合金、钴铬合金为主的金属打印材料实现本地化供应,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60%。常州电厂等企业探索的逆向建模技术,为医疗领域复杂结构件制作提供了跨行业经验。

42.png

  未来展望:智能化升级加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3D打印的深度融合,常州市正推进“AI+骨科”诊疗系统的研发。通过机器学习分析百万级医学影像数据,未来可实现个性化假体的智能化设计,进一步缩短产品研发周期。

  此项技术突破不仅缓解了老龄化社会对人工关节的迫切需求,更推动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制造从“跟跑”向“并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