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智造升级与产业创新样本
常州经开区,这片以制造业为根基的土地,正以一场静默却深刻的变革,书写着产业创新与发展的新篇章。从传统制造到智能智造,从单一产业到集群生态,这里的故事不仅是区域经济的转型样本,更是“苏南模式”在新时代的迭代升级。
“最强大脑”赋能: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技术革命
走进博瑞电力的试验空间,变速抽蓄机组核心部件的研发正在突破技术壁垒;德哈斯制辊车间里,纳米级精度的辊筒以近乎艺术的匀速旋转诠释着工业之美。这些场景背后,是常州经开区引入的“最强大脑”——高端人才与创新技术的深度融合。今年成立的“人才科创集团”如同一座桥梁,将高校智库、企业研发与政策资源无缝链接,形成“人才—技术—产业”的闭环生态。例如,江苏盛奥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全自动COD快速法分析仪等专利产品,成为水质检测领域的标杆,其成功正源于园区“靶向服务”对技术转化的精准扶持。
产业集群的“加速器”:23个特色园区锻造细分冠军
土地资源有限,但产业想象力无限。常州经开区通过打造23个特色产业园区,在细分领域培育出一批“隐形冠军”。以东方数字经济产业园为例,一期入驻的70余家企业中,既有艾肯这样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有盛奥华等专注国产替代的创新先锋。这种“小而精”的集群策略,如同将分散的珍珠串成项链——风电传动系统基地预计2025年新增1800台风电齿轮箱产能,而中车戚墅堰所的重型钢结构厂房封顶,则标志着新能源装备产业链的“重型引擎”已启动。
数据背后的“增长密码”:实体经济锚定未来
2025年前三季度,常州经开区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GDP 723.5亿元(同比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294.6亿元(增速6.6%),多项指标位列全市前三。这些数字并非偶然,而是“实业立区”战略的必然结果。正如区负责人所言,从“制造业起家”到“产业兴区”,这里拒绝“虚火”,始终将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的定海神针。例如,华工智造研创园内,创业团队正将AI技术融入传统制造,而灵通展览的绿色展架模型则展示了“设计+环保”的新业态。
政策与人才的“双向奔赴”:构筑创新雨林生态
产业升级离不开制度创新的活水。常州经开区深谙此道,通过“人才·梦想专列”等举措,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成长的氧气。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专利快速通道等一揽子服务,让企业从落户到腾飞全程“减阻”。正如一位企业高管所说:“这里不是给鱼,而是教织网。” 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正吸引更多“候鸟型”人才扎根,形成“引进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的链式反应。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常州经开区的故事远未结束。当“最强大脑”遇上“工匠精神”,当产业集群碰撞出“化学反应”,这片土地正在证明:真正的产业升级,不仅是机器的轰鸣,更是思想与制度协同进化的交响乐。对于投资者,这里是价值洼地;对于研究者,这里是创新实验室;而对于生活于此的人们,这或许正是“未来已来”的最好注脚。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刘 于 2025-06-20 10:43:14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changzhou.me/yaowen/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