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名为《边疆》的纪录片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后,引发广泛社会反响。该片以独特的视角、深厚的情感和精湛的叙事,将祖国辽阔边疆的自然风貌、人文历史与时代变迁娓娓道来,不仅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更深刻引发了人们对“边疆”这一概念的再思考。
该片制作团队历时三年,行程逾十万公里,深入我国西藏、新疆、内蒙古、云南、广西、黑龙江等所有沿边省区及多个边境口岸,采用4K超高清技术拍摄,记录了众多鲜为人知的边疆故事。镜头跨越雪域高原、穿越戈壁沙漠、深入热带雨林、驰骋辽阔草原,以极具震撼力的画面语言,展现了边疆地区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
然而,《边疆》的深刻之处远不止于风光展示。它更侧重于“人”的故事,聚焦于世代生活于此的各族群众、坚守岗位的边防战士、默默奉献的援疆援藏干部、以及为边疆发展注入活力的创业者。在新疆帕米尔高原,镜头跟随塔吉克族护边员拉齐尼一家,记录了他们一家三代七十余年自愿戍边的感人历程;在西藏日喀则,影片记录了年轻大学生选择扎根边疆,在农牧区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的实践;在内蒙古阿尔山,边防连队的官兵们与当地蒙古族群众守望相助、共守边疆的鱼水情深被真实呈现。
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个体故事,交织出一幅边疆地区稳定、发展、团结的生动画卷。影片并未回避边疆地区曾经面临的发展短板与挑战,而是通过今昔对比,客观反映了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边疆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民生保障等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高速公路穿山越岭,铁路网不断延伸,4G/5G信号覆盖偏远村落,昔日闭塞之地正加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与此同时,《边疆》对边疆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给予了充分尊重和展现。片中,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藏族的格萨尔史诗、蒙古族的长调、朝鲜族的农乐舞、哈尼族的梯田农耕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精彩演绎。影片传达出这样的理念:辽阔的边疆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国土,更是灿烂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生动现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地。
该片还敏锐地捕捉到新时代边疆发展的新脉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使许多边境口岸从过去的末梢转变为开放前沿。影片记录了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新疆霍尔果斯等口岸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展现了跨境经济合作区的蓬勃生机,凸显了边疆地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边疆》的成功,在于它超越了传统风光片或政策宣传片的范式,以一种平实而深情的叙事,激发了观众内心深处对家国的热爱与认同。它让观众看到,边疆不再是遥远、艰苦的代名词,而是充满希望、机遇与活力的热土。守护边疆、建设边疆的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英雄。
有评论认为,《边疆》不仅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作品,更是一堂生动的国民教育课。它让更多人了解到边疆的真实面貌,理解边疆稳定的重大意义,关注边疆地区的发展进步,从而进一步凝聚起全国人民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共同促进民族团结,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磅礴力量。该片的播出,无疑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国土意识、国防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本文由作者笔名:常州新闻网 于 2025-09-22 09:22:1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changzhou.me/yaowen/1132.html
上一篇
雷霆沙赞(普通话版)
下一篇
边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