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凌晨四点,港岛西环依旧笼罩在咸湿的海雾与未尽的黑夜里。旧区一栋战前唐楼的残破外墙下,却已反常地支起了数盏高亮度的影视灯,将一片区域照得恍如白昼。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焦香、汗水和一种名为“期待”的紧张感。导演陈伟信裹着一件半旧的军绿色棉服,紧盯监视器屏幕,眉头微蹙,右手无意识地摩挲着下巴上冒出的胡茬。屏幕上,一位身着鲜红嫁衣、面色惨白的女子,正被威亚缓缓吊起,悬垂于一面斑驳的灰墙前,她的长发在鼓风机的作用下诡异地飘散。这里,正是电影《鬼新娘》最为关键的一场戏——女主角林素素的“冥婚”仪式——的拍摄现场。
“这不仅仅是一个恐怖故事,”在拍摄间隙,陈伟信导演坐在临时搭建的休息棚里,对记者如是说。棚外,道具师正小心翼翼地调整着那件价值不菲的手工刺绣嫁衣的裙摆,而特效化妆师则在为“鬼新娘”的扮演者、新人演员李宛清补妆,加深她眼眶下的青黑阴影。“我们想探讨的,是执念如何跨越生死的界限,是旧时代女性在封建礼教压迫下的无声抗争。那身红嫁衣,既是她们悲剧命运的象征,也是其冤屈与不屈灵魂的物化体现。”
《鬼新娘》的剧本灵感,源于编剧团队在粤港地区搜集整理的诸多民间传说与地方志记载。影片将背景设定在民国初年的一个沿海小镇,讲述了富家女林素素因抗拒家族安排的婚姻,与心爱的穷书生计划私奔,却遭告发,最终被家族以“维护门风”为名强行举行“冥婚”许配给一个已死的望族子弟,含冤而死后化为厉鬼回来复仇的故事。然而,故事并未止步于简单的冤魂索命,后续情节揭示了更为复杂的家族秘辛与人性纠葛。
“林素素这个角色非常复杂,她既有少女的纯真,又有被背叛后的绝望,更有化为厉鬼后的怨毒与一丝残存的人性挣扎,”李宛清在接受专访时坦言。为了贴近角色,她提前三个月开始学习那个时代女性的仪态,阅读相关历史资料,甚至去拜访过一些研究民俗学的学者。“最困难的是如何用眼神和细微的面部表情,而不是夸张的肢体动作,来传递出那种深入骨髓的哀怨与恐怖感。尤其是在‘冥婚’那场戏,我被悬挂在半空,需要表现出一种灵魂出窍般的虚无与巨大的怨恨,那种心理建设过程很煎熬。”
影片的美术指导李兆丰先生,为了还原民国初年岭南小镇的独特风貌,带领团队走访了多个保存完好的古村落,最终选择在广东开平一带的碉楼群和旧街道进行主要取景。“我们希望营造出一种既有南洋风情、又饱含阴郁潮湿气息的视觉基调,”李兆丰指着一组场景概念图解释道,“比如林家大院,我们刻意采用了大量深色的木质结构、斑驳的墙面、以及总是透着微弱光线的彩色玻璃窗,光影交错之间,那种压抑感和不确定性自然就产生了。而鬼新娘出现的场景,往往伴随着弥漫的雾气、摇曳的烛火和突然响起的古老粤剧唱段,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影片的恐怖美学。”
特效总监张伟杰则负责将“鬼新娘”的超自然力量视觉化。“我们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直白、血腥的恐怖镜头,而是追求一种东方韵味的、写意式的恐怖。例如,鬼新娘的移动可能伴随着纸钱的飞舞、水渍的蔓延,或是周围物体细微的、不合常理的颤动。我们大量采用了实景特效与CGI结合的方式,比如那场‘鬼夜行’的戏,上百个由CG生成的民国鬼魂在街道上无声行走,背景是若隐若现的送葬队伍,那种宏大的悲凉感,是需要极高技术精度和艺术感知力才能实现的。”
尽管包裹着恐怖的外衣,《鬼新娘》的内核却引发了更深层次的社会思考。影评人王静女士在提前观摩了部分样片后评价道:“《鬼新娘》巧妙地借用了类型片的框架,实则是对特定历史时期女性命运的一次深刻凝视。林素素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吃人礼教下的缩影。她的复仇,可以看作是被压抑许久的女性意识的一种极端爆发。影片在惊吓观众之余,或许能让人思考关于自由、压迫与反抗的永恒命题。”
电影的配乐同样颇具匠心,作曲家邀请了一位知名的古筝演奏家,将传统岭南音乐与现代电子音效融合,创作出既空灵又充满张力的背景音乐。主题曲则改编自一首广为流传的粤语童谣,经过重新编曲后,童谣的旋律在影片关键场景响起,营造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反差效果。
拍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除了要应对变幻莫测的天气,剧组还面临着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平衡恐怖元素的呈现与审查的边界。陈伟信导演透露:“我们始终在探索如何用更高级、更含蓄的方式表达恐怖,而不是依赖单纯的视觉刺激。重点是营造心理恐惧,让观众在离开电影院后,那种寒意还能持续萦绕。这需要每一个环节,从剧本、表演到摄影、音效,都做到极致。”
随着最后一个镜头在黎明时分拍竣,《鬼新娘》历时三个多月的主拍摄阶段正式杀青。然而,对于陈伟信和他的团队来说,工作才刚刚进入后半程——大量的后期特效制作、音效合成、调色等工作仍需耗费数月时间。这部备受期待的电影,预计将在明年秋季登陆各大院线。
当被问及对票房的期望时,陈伟信显得很平静:“我当然希望观众能认可我们的努力。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鬼新娘》能打破人们对国产恐怖片的固有印象,证明恐怖片也可以有深刻的内涵和精美的制作。它不只是一次视听刺激,更希望能成为一场关于历史、人性和女性命运的心灵叩问。”
雾气渐渐散去,朝阳为古老的唐楼涂上了一层淡金色的光泽。那件曾被灯光照得无比鲜艳的红嫁衣已被仔细收起,准备运往下一个工作地点。而“鬼新娘”的故事,连同她对爱与恨、生与死的执着追问,才刚刚开始它走向银幕的旅程,静待着在黑暗中,与无数观众相遇的那一刻。
本文由作者笔名:常州新闻网 于 2025-09-23 09:34:45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changzhou.me/redian/1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