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本地要闻> 正文

严惩

  近日,一场备受瞩目的宣判在XX省XX市中级人民法院落下帷幕。曾显赫一时的“康乐美”系列保健食品公司实际控制人赵某某,因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与此同时,涉案公司的多名高管及生产主管也分别被判处二至十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一判决,以法律的铁腕,向社会传递出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零容忍”的明确信号,彰显了司法机关捍卫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坚定决心。

  此案的侦破与审判,历时近两年,牵涉范围广,涉案金额巨大,调查过程曲折。据检察机关指控,自2018年起,以赵某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在明知国家明令禁止的情况下,仍在其生产的多种宣称具有“降血糖”、“抗疲劳”功效的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格列本脲、西地那非等化学药物成分。这些成分虽能短时间内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长期或不当服用会对消费者,特别是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造成严重健康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案件的浮出水面,始于一场看似寻常的市场监管抽检。2022年初,XX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对辖区内的药店和保健品专卖店进行例行抽查时,发现标称为“康乐美”品牌的“糖立清”胶囊和“强体动力片”检测结果异常。初步的快检显示,产品中可能含有非法添加物。这一情况立刻引起了执法人员的高度警觉,样品被迅速送往更高级别的检测机构进行复核。经权威部门精确检验,确认上述产品中均含有法定禁止在保健食品中添加的格列本脲和西地那非,且含量远超安全限度。

  线索上报后,当地公安部门立即成立专案组,与市场监管部门协同作战,循线深挖。侦查人员伪装成采购商,历经数月摸排,逐步掌握了该团伙的生产窝点、仓储仓库及销售网络。该团伙组织严密,反侦察意识强,生产窝点隐藏在远离市区的偏僻乡镇,采取订单式生产、夜间作业、频繁更换包装等方式逃避打击。然而,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在掌握了充分证据后,警方于2022年夏季展开收网行动,在多省市同步出击,一举抓获赵某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十余名,查封生产流水线三条,扣押涉案成品、半成品及原料数十吨,涉案总金额高达人民币数亿元。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公诉人出示了大量确凿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鉴定意见以及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面对铁证,主犯赵某某起初仍试图狡辩,将责任推卸给“不懂技术的生产人员”或“上游原料供应商”。但在环环相扣的证据链面前,其辩解显得苍白无力。公诉人严正指出,赵某某作为企业实际控制人,明知故犯,为追求巨额非法利润,罔顾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其行为主观恶意深,社会危害性大,依法应予严惩。辩护人提出的部分涉案金额认定、赵某某有坦白情节等辩护意见,法庭在认真评议后,对其中合理的部分予以采纳,但强调这并不足以减轻其罪行的严重性。

  最终,法院作出上述一审判决。法院认为,被告人赵某某等人的行为已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且犯罪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危害了不特定多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安全。对赵某某判处顶格刑罚,并处以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附加刑,充分体现了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原则,以及对此类民生领域犯罪坚决从严惩处的司法导向。

  宣判后,旁听席上响起了阵阵低语,不少受害消费者家属表示,这一判决结果大快人心,是对逝去亲人的告慰,也是对不法分子的严厉警示。一位在服用“糖立清”胶囊后出现严重低血糖昏迷,经抢救才脱险的糖尿病患者家属哽咽道:“这些黑心商人,为了钱什么都不顾了。法律的重判,让他们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也让我们老百姓看到了希望。”

  此案的审结,不仅是对一个犯罪团伙的清算,更是一次深刻的法治公开课。它清晰地划定了食品生产经营的法律红线:任何企图在食品安全上动手脚、赚黑心钱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监管部门持续加大了对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监管力度,公安机关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司法机关依法从严从快审理相关案件,共同织密了食品安全防护网。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起“康乐美”案的严惩,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它告诫所有食品行业从业者,必须将安全和质量置于首位,恪守法律底线和商业道德,任何侥幸心理和短期逐利行为,最终都将面临法律的严惩和市场的淘汰。同时,它也提醒广大消费者,要增强辨识能力,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和保健品,切勿轻信夸张宣传,对于宣称有“神奇疗效”的产品更要保持警惕。唯有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消费者觉醒形成合力,才能筑牢食品安全的坚固防线,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心。法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然高悬,严惩之下,方能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