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深秋,苏州东山镇的百年影院“新民剧场”迎来一场特殊的放映。褪色的红绒座椅沙沙作响,观众席间银发闪烁,越剧电影《秋翁遇仙记》斑驳的胶片光影流转在幕布上,将满场老人带回六十年前的岁月。这部由上海电影制片厂1956年出品、吴永刚执导的经典影片,正以民间自发组织的形式在江南多个乡镇重现辉煌。
《秋翁遇仙记》改编自《醒世恒言》中《灌园叟晚逢仙女》的古典小说,讲述了一位爱花如命的老人秋翁,在恶霸张衙内欺凌下守护花圃,最终感动牡丹花神施法严惩恶人的故事。影片将传统戏曲美学与电影语言完美融合,主演齐衡、关宏达等人的表演既保留了越剧的婉约风韵,又兼具电影艺术的真实质感。其中“仙子起舞”场景采用多次曝光技术,在五十年代的中国影坛堪称视觉奇迹。
“当年放映时万人空巷,村里人扛着板凳走十几里路去看。”78岁的东山镇老影迷陈国栋擦拭着眼镜感慨道,“秋翁披着蓑衣护花的镜头,比我记忆里还要震撼。”这样的场景正在江浙沪多个乡镇文化站上演。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秋季以来已有三十余个民间文化团体自发组织了《秋翁遇仙记》专题放映活动,不少年轻人搀着祖辈前来观影,形成三代人同堂欣赏奇观。
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李教授分析,这股怀旧热潮的背后,是传统故事与当代价值观的深层共鸣。“秋翁代表的不仅是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形象,更是一种超越时代的生态保护意识。他面对强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与当下社会倡导的公平正义理念高度契合。”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仙子惩戒恶人的魔幻情节,在民间素有“古代版环保寓言”的别称。
在杭州某科技公司工作的“90后”王小姐坦言,最初是陪祖母观影,却被深深吸引:“秋翁嫁接花木时哼唱的小调,让我想起童年外婆的院子。影片说的不仅是善恶有报,更是人与自然的永恒对话。”这种跨越代际的文化共鸣,促使不少年轻人开始在视频网站自发剪辑影片片段,#秋翁精神#话题在短视频平台获得逾百万次播放。
电影资料修复专家张工透露,该片数字修复版已完成母带制作:“我们采用4K分辨率扫描原始胶片,去除了三万多个划痕和噪点,但完整保留了戏曲电影的颗粒质感。”据悉,修复版有望在明年春天登陆艺术院线,恰逢牡丹花期与影片主题相映成趣。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指出,《秋翁遇仙记》的复兴现象体现了民间文化自觉的力量。在吴江地区,已有花农受影片启发组建“现代秋翁合作社”,专门培育传统牡丹品种。合作社负责人表示:“我们要让秋翁的花圃在现代社会重新绽放。”
夜幕降临,东山镇的放映已至尾声。当牡丹仙子驾云而去,秋翁在万花丛中含笑作揖,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有老人轻声哼唱起片尾的越剧唱段:“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这句跨越六十年的唱词,在秋夜的星空下久久回荡,仿佛在诉说一个永恒的真理:关于美,关于善良,关于永不凋零的生命力。
本文由作者笔名:常州新闻网 于 2025-09-21 11:16:39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changzhou.me/yaowen/1111.html
上一篇
蜂鸟特攻(普通话版)
下一篇
神马四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