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北京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内,最后一道追光缓缓熄灭,如潮的掌声却迟迟未息。观众席中有人擦拭眼角,有人起身喝彩,一部全新制作的经典芭蕾舞剧《沉睡美人》完成了它的中国首演。这部由中央芭蕾舞团历时两年精心打磨的复排之作,不仅重现了童话的瑰丽梦境,更在古典芭蕾的严谨框架中注入了当代艺术的呼吸。
演出现场,从序曲奏响的第一个音符开始,玛琳斯基剧院的经典版本灵魂便与东方审美产生了奇妙的共振。舞台布景极尽奢华,仿若一幅幅流动的油画——紫丁香仙子的森林秘境弥漫着朦胧的雾气,宫殿大厅的鎏金穹顶折射出璀璨光芒,就连沉睡百年时蔓延的藤蔓与荆棘,也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的张力。服装设计更是精雕细琢,公主奥萝拉的裙摆缀满手工刺绣的玫瑰,仿佛花瓣随风颤动;仙女们的薄纱舞裙依据各自代表的宝石特质,在灯光下流转着截然不同的光泽。
“我们并非简单地复制一个童话,”总导演李琰在演出前接受采访时坦言,“我们希望探讨‘沉睡’与‘觉醒’的双重隐喻。奥萝拉的百年长眠不仅是魔咒的应验,更是一个关于等待、沉淀与重生的寓言。”这一创作理念在剧中得到了具象化的呈现。第二幕中,王子穿越时空的旅程并非依靠传统的仙女指引,而是通过一段极具现代感的多媒体投影与舞蹈语汇的结合,展现了他内心从迷茫到坚定的成长,使得这位通常被视为“功能型”的王子角色,拥有了更为饱满的情感弧光。
首席演员赵心玥饰演的奥萝拉,以其举重若轻的技术控制和细腻入微的表情处理,征服了全场观众。从十六岁生日宴上初次持杖起舞时的青涩雀跃,到被纺锤刺中指尖时瞳孔中瞬间弥漫的惊恐与无助,再到百年后与王子相遇时那一段如梦初醒、将信将疑的慢板双人舞,她的演绎层次分明,极具说服力。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玫瑰慢板”一段,她在连续不断的平衡与控制中,不仅展现了近乎完美的身体线条,更通过指尖的微颤和眼神的流转,将一个徘徊在少女与成人门槛上的公主的喜悦与不安刻画得入木三分。
王子由青年舞者陈震宇饰演,他的托举稳健而富有情感,跳跃充满爆发力。与赵心玥的配合默契无间,一系列高难度的托举和旋转如行云流水,尤其是在第三幕婚礼双人舞中,几个创新设计的抛接动作,在保证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增添了视觉的惊险性与情感的张力,引得观众阵阵惊呼。
值得一提的是,本轮制作特别强化了反派角色卡拉波斯仙女的戏剧分量。编导没有将她处理成脸谱化的邪恶象征,而是通过一段充满张力的独舞,展现其因未被邀请而心生怨恨的复杂性,使得善恶的对抗超越了简单的二元对立,更具现代思辨色彩。她的每一次出场都伴随着低沉扭曲的音乐主题和扭曲诡异的肢体语言,与光明优雅的仙子群像形成强烈对比,构成了戏剧冲突的核心张力。
演出结束后,资深舞评人林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一次成功的‘考古’与‘重建’。你能清晰地看到佩蒂帕古典主义架构的庄严与精密,同时又能感受到当代剧场美学赋予它的新鲜脉搏。它没有为了创新而破坏古典芭蕾的纯粹性,而是在细节处埋藏了无数现代人能够共情的心理线索。”
据悉,该剧将于本演出季在国家大剧院连续上演十场,随后开启全国巡演。这部《沉睡美人》的苏醒,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古典艺术与当代观众之间的深度对话,它证明了真正的经典永远能在时代的土壤中,绽放出新的花朵。
本文由作者笔名:常州新闻网 于 2025-09-17 10:09:03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changzhou.me/tianqi1/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