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新闻> 正文

心之所向

  【本报专稿】在浙江省西北部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小村里,晨雾尚未散尽,二十七岁的李叶已经踏着露水走向茶园。三年前,她还是杭州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如今她的双手沾着泥土,眼睛里却盛着光。这条从城市回到乡村的路,她不是独行者。近年来,一股新一代青年“归乡潮”正悄然涌动,他们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想象。系列纪录片《心之所向》正是将镜头对准了这群年轻人,记录下他们如何用知识与热情唤醒沉睡的乡土。

  《心之所向》创作团队历时整整十八个月,跨越中国十一个省区,跟踪记录了二十多位年龄在二十五至三十五岁之间的返乡青年。他们的故事各不相同,却又彼此呼应——那是关于寻找自我价值与时代脉搏共振的强烈渴望。在江西婺源,放弃高薪的建筑师林凯,运用现代设计理念改造百年徽派老宅,使其成为集民宿、文创与当地非遗体验于一体的文化空间,不仅留住了乡愁,更吸引了远道而来的游客。在东北黑土地,农学博士高振怀带着团队研发出抗寒抗旱的新品种,让曾经撂荒的土地再次焕发生机,粮食增产的同时,也吸引了一批年轻人留下来成为“新农人”。

  这些故事并非田园牧歌式的浪漫想象,纪录片以冷静而温暖的笔触,真实呈现了创业路上的荆棘与坎坷。资金短缺、技术难题、与父辈观念的冲突、市场开拓的迷茫……镜头前的他们,也曾焦虑得彻夜难眠,也曾因一次失败的实验而沮丧落泪。然而,对家乡深植于心的热爱与那份“想为乡亲们做点实事”的朴素信念,支撑他们一次次从挫折中站起。李叶在片中坦言:“城市里的成绩是KPI和代码,而这里,我看到的每一片新绿的茶芽,乡亲们每一个发自内心的笑容,都是我实实在在的‘业绩’。”

  该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未止步于个体奋斗故事的讲述,而是深入探讨了这种现象背后深刻的社会变迁与时代机遇。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了政策扶持与广阔舞台;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打破了地域隔阂,让农产品通过直播电商飞向全国;消费升级趋势下,人们对优质农产品和乡村文旅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所有这些,都为青年返乡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心之所向》巧妙地捕捉了这种个人选择与时代宏图的同频共振,展现了当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生动实践。

  影片的镜头语言极具感染力。航拍镜头下,被精心打理的多彩稻田宛如巨幅画卷,现代化的农业大棚整齐划一,充满设计感的乡村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特写镜头则对准了劳动者手上的老茧、收获时喜悦的汗水、以及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观看无人机喷洒农药时那充满希望的眼神。这些画面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乡村不再是停滞和落后的代名词,它正在变成一片充满机遇的希望田野。

  《心之所向》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更是一份来自中国乡村的时代答卷。它回答了关于“青年返乡能否有所作为”的疑问,展现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巨大潜力,描绘了一幅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这些年轻的追梦人,他们带回来的不仅是技术、资金和理念,更是一种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对乡土价值的重新发现。他们的故事,正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中国乡村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照亮了无数人心中那片向往的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