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浓稠如墨,滇南边境线上,只有风声和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村民老李(化名)紧了紧外套,打着手电筒沿着自家橡胶林地巡逻,这是他每晚的例行公事。然而,今晚的寂静被一种异样的窸窣声打破。他屏息凝神,灯光扫过灌木丛,几个蜷缩着的身影猛地一惊,慌乱地试图躲藏。这不是他第一次在边境线附近遇到非法入境者,但每一次,心都会猛地一沉。
这只是中国漫长陆地边境线上一个微不足道的瞬间剪影。非法入境,一个游走在法律与生存边缘的灰色地带,不仅是对国家主权和法律边界的挑战,其背后交织的复杂动机、潜在的风险与巨大的治理成本,更构成了一道亟待社会共同关注的现实命题。
与普遍想象不同,并非所有非法入境者都怀有明确的犯罪目的。他们中,有受境外虚假“高薪招聘”蛊惑,梦想着“淘金”却被迫从事电信诈骗或赌博活动的受骗者;有为了与亲人团聚,选择铤而走险的探亲者;也有因缺乏合法渠道,试图跨境从事小额贸易的边民。命运的抉择往往被现实的挤压所扭曲,最终踏上这条危险的歧路。
然而,温情脉脉的表象之下,是冰冷而残酷的巨大风险。非法入境活动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出入境管理秩序,为走私、贩毒、贩运枪支甚至恐怖主义等跨境犯罪提供了土壤和通道。它就像一道未被察觉的伤口,可能让各种安全隐患渗透入境,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的稳定。近期,多地公安机关破获的案例触目惊心:一个以“旅游”为幌子的团伙,利用边境便道,里应外合组织人员非法越境,背后竟牵连着一个庞大的跨境电信诈骗网络;在一次多部门联合查缉行动中,执法人员在一辆经过伪装的货柜车夹层内,发现了数十名非法入境人员,条件之恶劣令人发指,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宏观的安全威胁,对非法入境者个体而言,这更是一条布满荆棘的“不归路”。他们被迫支付高昂的“带路费”,时刻面临“蛇头”的剥削、拘禁甚至暴力威胁。为了躲避检查,他们往往选择翻越高山、穿越密林、涉险渡河,死于缺氧、溺水、意外事故的悲剧时有发生。即便侥幸成功,没有合法身份使他们难以获得正当的工作机会和社会保障,极易沦为“黑工”,被欠薪、虐待而求助无门,其自身基本人权也难以得到保障。
面对这一复杂挑战,我国相关部门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并不断推进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与精细化。边防部队运用无人机巡逻、高清监控、震动光纤等科技手段,构筑起“智慧边防”的天罗地网;移民管理部门强化口岸查验和边境管控,严厉打击组织、运送、引带非法入境的不法分子;各地公安机关深入社区、村屯开展普法宣传,揭露非法出入境的危害和“跨国高薪”背后的陷阱,鼓励群众举报线索。这些措施形成了“打、防、管、控、宣”的综合治理体系,成效显著。
治理非法入境问题,绝非一蹴而就,它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多管齐下的系统工程。从根本上说,除了持续加强边境物理与科技防线、深化国际执法合作、严厉打击偷渡团伙之外,更需要从源头上着手。一方面,要加大对境外虚假信息的清理和打击力度,揭穿“一夜暴富”的谎言,引导公众通过合法、正规渠道出国务工;另一方面,也需持续发展边境地区经济,改善民生,让边民在家门口就能拥有稳定的生计和美好的前景,从而自觉筑牢守边固边的人民防线。
国门之下,法纪如山。每一条边境线,都是维护国家安全、守护人民安宁的重要屏障。非法入境行为,无论出于何种个人原因,其本质都是对法律的公然违背和对这条神圣防线的侵蚀。它提醒我们,安全与发展的基石,建立在对规则的共同遵守之上。唯有依法治理,疏堵结合,方能有效铲除非法入境滋生的土壤,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让每一条边境线都成为真正的和平、发展与友好之界。
本文由作者笔名:常州新闻网 于 2025-09-22 09:44:44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changzhou.me/redian/1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