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 正文

高龄化家族

  • 常州新闻网常州新闻网
  • 民生
  • 2025-09-23 09:04:59
  • 2

  在首尔市一个普通的高层公寓里,七十三岁的朴先生的一天从清晨五点半开始。他小心翼翼地起床,生怕吵醒睡在隔壁房间的四十六岁的儿子。儿子的房间里,电脑屏幕还闪烁着昨晚游戏未关闭的光亮,旁边散落着几张求职培训的宣传单。厨房的餐桌上,药盒按照星期几分成了七格,那是为住在另一间卧室的朴先生九十一岁母亲准备的。这个由三代人、三个成年人组成的家庭,正悄然成为韩国社会一个日益普遍的家庭单元——高龄化家族。

  所谓“高龄化家族”,通常指代家庭成员平均年龄显著升高,或家庭结构中以中老年成员为主,且成年子女与年迈父母同住的现象。这一现象并非韩国独有,但在韩国,其发展速度与社会影响尤为深刻。根据韩国统计厅最新发布的数据,预计到2025年,韩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20%以上,正式进入“超高龄社会”。与此同时,青年失业率、飙升的房价以及传统孝道观念的复杂延续,共同促成了更多成年子女选择或被迫与父母共同生活。家庭,这个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正在经历一场静默而深刻的年龄结构变革。

  朴先生一家是这场变革的缩影。清晨,他为母亲准备好温水服药,然后开始准备简单的早餐。他的儿子,大学毕业后经历了数次不成功的创业和短暂的工作,如今已在家待业超过两年。“不是不想搬出去,”儿子在难得的早餐时间里低声说,“但首尔的保证金(租房押金)像一座山,而稳定的工作却像远处的风筝。”他的话语中夹杂着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朴先生则默默听着,他理解儿子的困境,却也担忧着这个家的未来。他自己从工厂退休后,依靠微薄的养老金和偶尔的零工补贴家用,原本期待的安逸晚年,如今被抚养下一代和赡养上一代的双重压力所取代。

  在光州市,另一个“高龄化家族”则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六十五岁的金女士和她的两位姐姐,年龄分别为六十八岁和七十一岁,共同居住在一栋老旧的韩屋裡。她们都未曾婚嫁,或因时代原因,或个人选择,最终在晚年选择相依为命。姐妹三人各自有轻微的老年病,她们互相提醒吃药,结伴去社区中心参加活动,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姐妹养老共同体”。金女士说:“年轻时我们各自忙碌,没想到老了反而是姐妹成了最亲的依靠。虽然有时会觉得寂寞,但至少不用独自面对空荡荡的房间。”这种由兄弟姐妹组成的老年家庭,也成为高龄化家族的一种特殊形态,反映了家庭纽带在老龄化社会中的另一种韧性。

  这种家庭模式的变迁,对社会经济层面产生了连锁反应。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针对多代同堂家庭设计的“多代同居”住宅户型,通常拥有两个以上的主卧室和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消费品市场也悄然变化,适合老年人食用的软包装食品、家庭用便携式医疗监测设备销量逐年上升。社区服务中心的课程表上,增加了更多同时适合中老年和青年参与的亲子(此处指长辈与晚辈)共同活动,例如代际共学的智能手机课程或家庭健康管理讲座。

  然而,光鲜的数据和新的商机背后,是每个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挑战。情感上的代沟、不同生活习惯的摩擦、经济压力的分配、长期照护的精神与体力负担,这些都在考验着家庭成员间的耐心与智慧。传统的“孝道”被赋予了新的经济内涵,而年轻一代的独立梦想往往在与现实妥协中变得模糊。社会学家李仁淑教授指出:“高龄化家族现象是人口结构、经济压力和文化观念共同作用的結果。它既体现了家庭在面对危机时的凝聚力,也暴露了社会保障体系尚存的短板。关键在于,社会政策能否及时跟进,从居住、医疗、护理乃至心理支持等方面,为这些家庭提供实质性支撑,而非仅仅将养老和抚幼的责任完全推回家庭内部。”

  面对挑战,一些积极的社区实践也在萌芽。在釜山的一个社区,居民自发组织了“代际互助小组”,年轻的成员帮助年长的成员学习使用数字设备,以方便线上挂号或购物,而年长的成员则向年轻人分享生活经验和手工技能。这种基于社区的微循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内部的压力,也重建了日益疏远的邻里关系。

  夜幕降临,朴先生家的灯光依次熄灭。母亲安睡后,朴先生和儿子难得地坐在客厅,观看一档电视综艺节目,短暂的轻松气氛弥散在空气中。窗外,城市依旧灯火通明,无数个类似的“高龄化家族”正在相似的节奏中度过又一个夜晚。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叙述,更是一个国家在急速现代化和老龄化浪潮中,关于家庭、责任与未来的宏大课题。这个课题的答案,需要每个家庭的努力,更需要整个社会的智慧与担当。未来,如何构建一个对所有年龄层都更为友好的社会,让高龄化家族不再是压力下的无奈选择,而是充满温情的积极选项,将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尺。

上一篇
鬼娃的诅咒

下一篇
龙在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