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 正文

狼兵吼

  • 常州新闻网常州新闻网
  • 民生
  • 2025-09-18 10:09:48
  • 29

  初秋的北京,寒意渐浓,但在某剧院内,气氛却异常火热。银幕上炮火连天,硝烟弥漫,一群身着粗布军装的战士正穿梭于桂西北的密林深谷之中,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随着片尾字幕缓缓升起,灯光亮起,观众席中传来压抑的抽泣声,随后爆发持久而热烈的掌声——这是电影《狼兵吼》首映式上的动人一幕。

  这部以抗日战争时期广西狼兵部队为原型的战争题材影片,自上映以来便引发广泛关注。影片讲述了1938年,日军进犯华中地区,广西桂军奉命组建一支特遣队,护送神秘药品前往前线,途中与日军特种部队展开激烈较量的故事。影片不仅再现了当年狼兵部队骁勇善战的英雄形象,更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所展现出的不屈精神。

  “我们不是要打造一部简单的战争片,而是希望通过镜头语言,让今天的观众感受到那个年代中国人的血性和担当。”《狼兵吼》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为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真实,剧组耗时三年筹备,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和回忆录,走访了多位抗战老兵及其后代,甚至专门聘请军事历史学家作为顾问,对服装、武器、战术动作等细节进行精心打磨。

  影片中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对狼兵战术的精准再现。历史上,广西狼兵以其独特的山地作战能力著称,擅长穿插迂回、近身搏斗。片中多场战斗戏份,如丛林伏击、村巷巷战、悬崖阻击等,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一特点。演员们为此接受了长达半年的军事训练,学习格斗、射击、野外生存等技能,确保每个动作都符合当年军人的风貌。

  除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影片的情感线索同样打动人心。特遣队队长李正明与军医林秀娟之间若即若离的情愫,老兵阿贵对牺牲战友的深切怀念,小战士阿牛从恐惧到勇敢的成长历程……这些细腻的人物刻画,让影片在铁血硝烟中平添了几分温情。正如编剧所言:“英雄首先是人,有恐惧有牵挂,正是这些情感让他们最终的选择显得更加伟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全部采用实地取景,拍摄地就选在广西百色、河池等地的原始山林中。演员和剧组人员经常需要背着设备徒步数小时进入拍摄地点,面对暴雨、泥石流等恶劣天气的考验。“有时候一场戏要反复拍摄十几遍,演员们在泥水里翻滚,全身湿透,但没有一个人抱怨。”制片人回忆道,“大家仿佛都被那段历史感染了,有种使命在驱使着我们坚持下去。”

  《狼兵吼》的上映恰逢全民族抗战爆发纪念日,这使得影片具有了特别的纪念意义。许多观众表示,通过这部电影,他们对广西军民在抗战中的贡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位中年观众在观影后动情地说:“我的祖父就是桂军士兵,曾经参加过徐州会战。看完电影,我好像更能理解他生前为什么总是沉默寡言,却又那么坚毅。”

  历史学者指出,抗战期间,广西出兵100多万,伤亡30多万,参战人数仅次于四川,按人口比例居全国之首。《狼兵吼》正是这段历史的一个艺术缩影,它让人们记住的不仅是一支特殊部队的英勇事迹,更是整个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所表现出的巨大凝聚力和牺牲精神。

  随着影片在全国的热映,关于如何更好传承抗战精神的讨论也在持续发酵。教育界人士建议,应当将这类优秀影视作品引入课堂,让年轻一代通过直观的方式了解历史。文化界专家则认为,我们需要更多这样制作精良、尊重历史的文艺作品,来对抗那些抗战“神剧”对历史的消解和娱乐化。

  夜幕降临,又一场放映结束。观众们走出影院,不少人眼中还闪着泪光。一位年轻观众对同伴说:“原来我们广西兵这么厉害!明天我要去纪念馆看看,多了解一些那段历史。”《狼兵吼》的成功,不仅在于其艺术表现,更在于它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英雄的缅怀,这正是优秀抗战题材作品的价值所在。

  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枪炮声早已远去,但历史的回声依然清晰。正如影片结尾那句点睛之笔:“狼兵虽逝,狼魂永存。”这种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上一篇
猎局

下一篇
猎毒者